春日胜黄金。在春雨的连绵滋润中,桃花镇的田地间正在奏响“桃花米进行曲”。为夺取今年桃花米的丰产丰收,镇党委、政府以提前部署、分类指导为原则,重点采取细化田间管理的措施,发展“好大米”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增购农机,效率提升
3月初,桃花镇中山村种粮大户李尧培家的农机房里多了几位新成员—新型复合耕田机。由于新农机的参与,耕田效率大为提升,李尧培今年准备再流转50亩土地进行桃花米的种植,同时增设小型无人机和田间摄像头随时关注桃花米的种植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后及时请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来实地进行指导。
“不断总结种植桃花米实用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模式,然后在群众中进行推广落实,成为今年桃花米种植前的头号任务。”中山村党支部书记姚小林说。中山村通过宣传农机购买优惠政策和事务代办的举措,使得全村机械化水平大为提升,不断提高桃花米单产,让群众不用外出务工也能提升生活水平。
小田改大,耕种增效
今年桃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355亩,旨在将小田合并为大田,更加适宜群众进行机械化种植,目前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刘家沟村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农田改造,主要是围绕县委提出了“一村一项目”进行重点打造,现在进行的改造约有190亩,后期主要以桃花贡米种植为主,再融入稻田文化,打造直播平台销售模式。
在桃花米的中心示范区刘家沟村,一块快农田规整成片,农机正在犁田备秧,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今年刘家沟村计划种植桃花米1100亩,有了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肯定能取得好的收成。”刘家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雷志宽高兴的说道。
良法送家,护航春耕
在三溪村居民陈文玉家的育苗地里,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把诊问脉”查看秧苗的长势情况,由于以前种植水稻农药和化肥的用量较多,最近几年镇农技服务中心正在进行土壤检测,给农户提供科学绿色的用肥用药建议。目前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同比减少1%,桃花镇测土施肥的新技术已经落地见效。
桃花镇各村的桃花米种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以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措施,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探索水稻病虫害防治新模式,极力擦亮贡米的优质品牌,让桃花米成为全国闻名的“金招牌”。“下一步,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我村将继续推广落实绿色种植技术,提升品牌价值,让群众受益。”三溪村党支部书记雷波说。
主动作为,打造名片,一幅春耕生产画卷在桃花镇的田地间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