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承载着城市的烟火气,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反映民生福祉的重要窗口。2022年以来,大竹县紧紧围绕“达州食品安全行”大竹县活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对城区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焕然一新的购买体验让竹城人民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一、高位推动,办好民生实事
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集中整治事项工作推进会,印发《大竹县“城区农贸市场设施陈旧,基础较差”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大竹县城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项目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单位和业主单位,完成项目初步规划和资金估算,制定提升改造实施方案、立项、招标、项目施工、交付使用等步骤,去年10月底,第一批升级改造投资400万元的5个市场全部完成并陆续交付使用。从内外“颜值”、功能定位、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和群众生活品质。

(图为2022年4月1日召开大竹县集中整治事项工作推进会)
二、“四招”亮剑,直击痛点难点
出硬招,提升硬件设施。重新整修硬化路面,清洁修复有破损的柜台。有条件的地面镶贴防滑瓷砖,对柜台立面和台面进行提档升级。市场建筑物顶棚修缮翻新、加固、清污、补损。规范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增设无障碍设施、完善消防设施、改造公厕等,综合提升市场内硬件设施。
出新招,美化环境卫生。双措并举大力治理农贸市场脏乱环境。一手抓市场管理方,督促主体责任落实,通过指导市场管理方落实填补破损地面、重刷脏污墙面、更换破损垃圾桶等举措,并结合动态保洁和全面冲刷清洗大扫除制度,全方位维护干净整洁的市场环境;一手抓入场经营户,督促“门前三包”责任落实,通过督促入场经营户积极做好清理垃圾、规整杂物、擦洗台面等,维护摊前、摊内环境卫生,为农贸市场营造干净、舒心的购物环境。
出实招,强化证照公示。强化证照公示,要求经营户统一在摊位上方公示《营业执照》。规范证照公示的举措,在保持整齐划一形象的同时,也第一时间向消费者亮明入场经营户持有经营资质的合法身份。
出真招,保障食品安全。督促入场经营户严格落实健康证制度、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时索要并留存进货票据、《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等,确保安全有保障、源头可追溯;指导和规范农贸市场开办者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准入管理、进货查验制度等食品安全制度。

(图为向农贸市场经营户发放整治宣传资料)
三、以点带面,共享文明成果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的效果好不好,每天买菜的市民最有发言权。市场的“蝶变”使附近居民群众的“菜篮子”拎出了满满幸福感和惬意感。“经过改造,现在市场周边的环境和停车秩序都有了很大改善,广场整洁干净、秩序井然。菜场里的地面和灯光都很明亮,买起菜来舒心又放心。”在迎客松农贸市场蔬菜区买菜的李阿姨说道。
我县城区农贸市场正在逐渐摆脱以往“脏乱差”“腥臭湿”的形象,市场制度措施不断完善,设备设施更加完备,经营秩序更加井然,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消费者购物满意度不断提高,“小市场”的发展实实在在助力了“大民生”的改善。

(图为升级改造后整洁、干净、明亮的迎客松市场)
饭碗虽小,盛着民意;菜篮虽小,连着民心。今年,我们将以“达州食品安全行”大竹县活动为抓手,县人大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继续推动,推动依法监管,总共拟投入460万元,助力打造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示范点,力争呈现出环境面貌改善、食品安全增强、社会各方满意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