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普光镇双河中心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急救、教学为一体的一级甲等综合性卫生院。服务本辖区常驻人口40000人,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多个乡镇近15万余人。2021年,面临乡镇区划调整的严峻考验,医院一班人抓住两项改革发展机遇和乡村振兴利好政策,克难攻坚、求实创新、实干苦干,成功创建社区医院,建成全省首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短短两年时间里,达到了医疗设备先进齐全、环境条件优美舒适、技术力量精尖超强、服务质量优质优化、两个效益稳步增长,广大患者群众信任度、满意度和获得感有效增强,基层健康保障力和自主发展力全面提升,实现了提质增速、提速增能、健康发展、创新发展的目标。
一、以项目为支撑,打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为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事,即:住院环境条件差、病房拥挤的问题,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县级各部门、县主管局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撑下,“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项目(住院部扩建工程)顺利实施,2022年底整体工程竣工,2023年5月全部搬迁入住。新住院部的建成,改变了医院整体布局和格局,改善了就医环境条件,新增业务用房面积2400平方米,设置病床118张,就医流程合理规范,就医环境温馨舒适,内设电梯、热水器、轮椅等便民设施,增强了患者群众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新住院部投入使用以来,不仅方便了辖区广大群众就近就医,而且吸引了周边多个乡镇患者群众前来看病住院,各科住院病人爆满,场镇内与场镇外群众就诊比例达到1:1.6,病床使用率达到90%,患者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8%。

投入使用的新住院部

运行中的住院科室
二、以设备为依托,筑牢卫生服务的基础保障
为解决医院仪器设备落后的发展瓶颈问题,2021年以来,我院利用省级补短板项目400万元用于添置大型仪器设备CT、C臂、电子胃镜各一台。CT自2021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已诊疗近万余人次,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极大地方便了辖区群众就近就医。与之同时,单位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近120万元购买腹腔镜、麻醉机、全自动五分类血球仪各一台,更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增强检查检验设备,并在基层率先开展腔镜微创手术,实现了基层业务新突破。各种大型设备的投入使用,更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螺旋CT

C臂
三、以人才为引擎,厚积业务发展的强劲动力
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和满足临床岗位需求,我院以请进来教、送出去学、选派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等方式进一步建设人才梯队,建强服务团队。近两年,引进高等院校本科生5名、专科生6名,培训规培生2名,培养外科腔镜微创技术、骨外科人才、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内儿科骨干人才、五官科高尖技术人才、麻醉科和胃镜专业技术人才共计12名,技术团队力量和人才梯队建设不断加强。科室医护搭配比例均衡,医资力量和技术力量强,人才结构层次突显,正高、副高级职称人才17人,各科均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任科主任,全院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传帮带教作用发挥好,专科服务能力强,团队协作更加紧密,人才后备力量与发展后劲足。

外科三级医师查房
四、以质量为核心,树立质优技精的服务品牌
一方面抓特色科室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作用。在次中心建设中,我院将五官科作为特色专科进行升级打造,在添置更新基础设备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内涵服务能力建设,以县中医院医共体建设为依托,实行上下联动、互帮互助、共同提升,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大力开展眼睑肿物切除、睑内翻矫正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扁桃体摘除术等,诊疗范围涵盖眼、耳、鼻、咽喉等方面疾病,为基层老百姓专科专治提供了良好诊疗技术条件和服务保障。
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拓展医疗业务,打造医疗服务品牌。以普外科为重点,骨伤科、妇产科为龙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如: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囊肿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等腔镜微创手术,骨伤科创新开展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以高新技术与现代医学技术接轨,让老百姓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实惠。加之CT、C臂、电子胃镜、数字化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大型设备的投入使用,提高了辅检准确率和治愈成功率,让广大患者群众可信互认,愿意留、留得住,两个效益同步增强,服务品牌效应有效发挥,医疗业务得以快速发展、健康发展。
五、以科技为导向,构建智慧智能的服务配餐
为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公众消费现代化、医疗服务智慧化,结合基层实际,建立完善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体系,加强了日常管理与运行维护;实行了电子病历系统,就医全程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了三级水平;认真推行了电子健康卡,所有门诊、住院病人实行了电子挂号;提供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持续开展了移动支付、家庭医生签约等;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开展了远程诊疗、远程教学工作等,逐步实现了数字化、智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