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达州党建

论劳动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4-01-03 20:52:25    来源:宣汉县峰城中学    浏览量:   作者:付国

       摘要: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劳动实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的一种教育方式。其意义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等。
       【关键词】德育劳动教育  传统美德   学生
       人类起源于劳动。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创造了人类本身,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保证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要给学生参加劳动的机会,劳动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劳动教育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每个班级一周一节劳动教育课,并落实到实践基地。
       目前,根据调查,以我校学生为例,学生中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有所抬头,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忽视劳动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在劳动中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劳动过程中逐步渗透德育,具有行知合一的最佳效果,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人之成德乃在于力行"的主张相符。毫无疑问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是培养一代新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可见,劳动课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这种独特而全面的功效,有意识给以强化。
       一、以德育为主题,树立健康的劳动观
       在目前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轻劳动技术技能的背景下,学生心目中逐渐形成这样的观念:只要把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可做可不做。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些都导致学生缺乏劳动心,在学校的劳动中表现为对日常劳动和值日工作能不做就不做,偷奸耍滑,有时勉强做一下,也是敷衍了事。自私自利的多,主动为班级集体做事的少。"劳动创造了人类。"试想,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没掌握,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呢?还谈什么爱祖国、爱人民?
       劳动教育课中的德育目标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包括劳动意见、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劳动的愉悦感,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愉快性,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产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情感,寓劳动教育与德育一体,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劳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保持环境的整洁需要靠我们的辛勤付出,劳动并不可耻,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换来别人的赏识,服务别人,快乐自己。只有体现到劳动的辛苦后,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促进学生养成坚强的劳动意志,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而实践证明在劳动教育课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还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辛苦的,可是劳动更要付出汗水与艰辛。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好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适当的劳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二、培养勤劳俭朴、节约利废的优良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家长怕孩子吃苦,他们就是"蜜罐中长大的一代"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待遇,养成了吃要好、样式多、穿要高档名牌的不良习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的勤劳俭朴,他们感受较少。时下,校园中对粮食、衣物和学习用具随意浪费丢弃、不会洗衣服、花钱无节制的现象比比皆是,正是这一社会现状的体现。甚至有的学生厌学,觉得即使外出打工也比在学校学习要自由、舒服得多。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认识?通过劳动课来进行教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劳动课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劳动的可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劳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交流,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可以让学生更加珍惜和感恩,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珍惜之情。
       三、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人处于群体之中,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都是与人合作的过程,正如歌中所唱:"人字是相互支撑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协作精神、主动团结意识能使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正常发展,在劳动课中,由于实际需要经常要开展分组劳动,在劳动中会遇到需要分工的情况,这正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最佳时机。在劳动过程中作为老师一要创设条件,造成生生互助的氛围,分组便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谈,相互评论,相互协作,二要善于发现那些不畏辛苦和善于谦让、宽容别人的同学,及时总结,予以表扬,引导学生向互相合作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及早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正确地位,对于将来适应社会工作,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教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同时,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注意德育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将德育教育融入劳动课中。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他们的体质。此外,劳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劳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美的元素,如劳动成果的外观美、劳动环境的整洁美等,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通过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基础。同时,在劳动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劳动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中,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明星.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
【2】.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孙立春. 素质教育新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洪伟. 劳动教育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