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达州党建

四川宣汉:民歌唱响善治曲

发布时间:2025-08-28 14:10:56    来源:中共宣汉县委社会工作部    浏览量:   作者:胡程坤 唐开文

       四川省宣汉县马渡关镇,素有“中国民歌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马渡关镇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民歌为载体,唱响乡风文明、化解邻里矛盾、凝聚发展共识,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以歌润心、以和促治”的基层善治新路径,为乡村治理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力。


(马渡关石林景区)

       一、民歌搭台,唱响“党建主旋律”
       马渡关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作用,牵头组建 “红色民歌宣传队”,将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以及村规民约等核心内容,巧妙改编成通俗易懂、贴合群众生活的民歌小调,让党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等中心工作,当地精心创作《歌唱新生活》《村规民约记心间》《孝亲敬老歌》等一批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新民歌,党员干部组成“文艺轻骑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通过“民歌微宣讲”“院坝民歌会”等形式,让党的声音伴随着欢快的歌声传入千家万户,使政策宣传从“文件语”变为“家常话”,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唱”,真正实现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院坝民歌会·图为调解现场)
       同时,马渡关全体党员干部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不仅是民歌的传承者,还是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的调解员,用歌声讲述党的恩情,传递党的声音,用旋律弘扬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筑牢了乡村治理的“桥头堡”。
       二、以歌为媒,奏响“治理和谐曲”
       民歌不仅是艺术,更是情感的纽带和沟通的媒介。马渡关镇巧妙利用民歌在群众中的深厚基础,将其作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有效工具,在基层治理与邻里互动中探索出独特路径。
       在镇、村两级设立的“民歌调解室”里,德高望重的老艺人、老党员、乡贤能人纷纷化身“民歌调解员”,每当邻里因宅基地、赡养、婚姻家庭等问题产生矛盾纠纷时,调解员不会急于宣讲大道理,而是先唱起《和为贵》《邻里亲》等劝和民歌,熟悉的旋律与朴实的歌词能瞬间拉近双方距离,缓和对立情绪,为后续调解筑牢情感根基,许多原本“剑拔弩张”的矛盾,也在悠扬歌声与耐心劝解中“烟消云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马渡民歌文化跨界联谊会)
       各村(社区)还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定期开展“马渡关民歌王大赛”“乡村村晚”“跨界联谊会”等文化活动,村民们自编自演、以歌会友、以舞传情,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搭建起交流互动、增进了解的平台,让过去“各扫门前雪”的邻里,在共同的爱好中变成“常来常往”的好朋友,乡风民风在歌声与笑声中悄然转变,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逐渐蔚然成风。
       三、文化赋能,谱写“发展新乐章”
       乡村善治旨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马渡关镇重视民歌文化价值,将其“软实力”转化为乡村发展 “硬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马渡民歌文化旅游节·图为联动月亮坪景区演出)
       马渡关镇依托民歌文化资源与石林地貌景观,推进文旅融合,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镇定期举办“马渡关民歌文化旅游节”,吸引各地游客;打造“民歌体验游”特色线路,让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时,参与学唱马渡民歌、观看民俗表演、了解民歌故事等深度体验活动,直接带动当地农家乐、民宿发展,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拓宽渠道,使村民通过“家门口的旅游”增收,实现“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小小民歌手”参演马渡关第九届民歌节)
       为深度挖掘并激活民歌文化中的积极因子,赋能乡村治理,马渡关镇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在全镇中小学开设“民歌课堂”,聘请民间艺人任校外辅导老师,教授民歌演唱技巧与文化内涵,培养“小小民歌手”。同时,镇政府通过资金支持、搭建表演平台等方式扶持民间文艺团体,鼓励年轻人参与民歌创作与表演。部分年轻人将传统民歌曲调与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在短视频平台推出创新民歌作品,受到网友喜爱。目前,当地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文化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