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4 21:26:36 来源:邻水县中医医院 浏览量: 作者:廖恒娜 钱红
“隐翅虫”,又名青腰虫、飞蚂蚁,体长不过1厘米,黄黑相间、形似蚂蚁,因体内携带pH值仅为1-2的强酸性毒液,又被称为“会飞的硫酸”。其活跃期从6月持续至9月,并在夏秋雨后达到高峰,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一场皮肤危机,接触后引发隐翅虫皮炎。
一是直接把虫体揉碎在皮肤上,这是最常见的直接感染途径;二是虫体的碎片污染了手指,再由手指去触摸其他部位的皮肤导致感染,也就是间接感染;三是虫子隐藏在衣物、毛巾等物品中,使用时把虫体搓烂,使毒液沾染在上面,接触皮肤后引发感染。
一、毒液侵袭:从灼痛到溃烂的致命接触
隐翅虫皮炎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快速进展性。毒液接触皮肤后,病程发展如下:
1. 2-4小时内:皮肤出现烧灼感。
2. 数小时至2天:接触处浮现条状、片状或簇状水肿性红斑。
3. 后续发展:红斑上密集分布丘疹、水疱或脓疱→脓疱破溃→糜烂结痂→表皮坏死。
4. 伴随症状:剧烈瘙痒、灼痛,严重者可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
更令人忧心的是皮损的长期影响。若未规范治疗,受损皮肤可能继发感染,愈合后常留下深褐色瘢痕,需数月才能淡化。据统计,隐翅虫皮炎在夏季皮肤科门诊中占比高达9.3%,面颈、四肢等暴露部位最易中招。
二、紧急应对:拍打=自伤!正确操作分三步
避免伤害的原则:绝对不可拍打或捏碎虫体! 以下是关键应对步骤:
虫在皮肤上时
正确做法:匀速吹气将其吹走,或用物品(如纸巾)轻轻弹离皮肤;
致命错误:拍打、揉搓、用手直接拂扫。
毒液已接触皮肤
立即用碱性溶液中和酸性毒液:
1. 流动清水持续冲洗。
2. 肥皂水、苏打水(或4%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擦洗。
3. 忌抓挠!避免毒液扩散至其他部位。
出现皮炎症状后
切勿自行涂抹药膏!应:
轻症:冷敷+炉甘石洗剂舒缓;
红斑水疱或眼周受伤: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抗感染及皮质类固醇药物。
三、全方位预防:从家居到户外的防虫降低隐翅虫接触风险需从环境与行为双管齐下:
居家防护
安装纱窗+纱门,阻隔夜间趋光飞入的虫群。
睡前检查床铺,避免压碎藏匿的隐翅虫。
减少强光:避免黑暗环境中玩手机(屏幕光易引虫),睡前关灯。
定期清扫杂物、朽木及杂草,减少虫类孳生。
户外活动时
穿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喷洒驱蚊剂(含避蚊胺成分),对隐翅虫有一定驱避效果。
避免在草丛、稻田、树林边缘长时间停留。
夏季是隐翅虫活跃期若家中虫害严重可选用含溴氰菊酯、呋虫胺成分的杀虫剂。(如达尔森粉剂、邦护达喷雾)处理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