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冷暖 实干诠释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26 16:29:29 来源:苍溪县龙王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作者:唐绍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新征程上党和政府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的又一重大举措,为全体党员干部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人民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份重要文件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更彰显了务实笃行的实践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深刻领会、躬身践行,将其转化为情系群众、担当务实、久久为功的生动实践,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情系群众守民心,锚定“人民至上”的崇高坐标。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是不变的初心。《意见》的出台,本身就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鲜明体现。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感知百姓冷暖,倾听群众呼声,真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锚定民生坐标,意味着我们的所有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为最终衡量标准。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去看一看群众的衣食住行究竟如何,问一问百姓的急难愁盼究竟何在。只有带着真挚感情,才能读懂群众期盼的眼神,才能感知民生问题的温度,才能找准工作的发力点。守民心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它体现在每一次耐心倾听的接待中,体现在每一项贴近民情的政策里,体现在每一件雪中送炭的实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以赤诚之心筑牢执政根基,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担当务实纾民困,破解“急难愁盼”的具体难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核心在于担当与务实。《意见》聚焦于“急难愁盼”,直指民生领域的痛点和难点,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取得切切实实的成效。担当,就是要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不畏难发愁,对于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动认领责任,积极谋划破解之策。务实,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精准落地,各项民生工程扎实见效。破解民生难题,需要科学的方法,更要有一抓到底的狠劲。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要注重协同高效,加强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跟踪问效,建立清单台账,明确时限责任,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用铁的肩膀扛起为民之责,用实的招法破解民生之忧,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久久为功增民利,提升“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民生改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意见》的落实,贵在坚持,成在持久。提升民生福祉,意味着不仅要解决眼前之困,更要着眼长远之策,不断完善制度安排,持续提升民生保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注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民生制度体系,为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提供坚实支撑。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民生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升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要更加注重均衡性和可及性,着力缩小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差距,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让幸福生活的画卷在亿万人民的奋斗中越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