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遂宁党建

“双减”落地,要循“本”而动 ——在文井小学调研课堂教学管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30 13:55:02    来源:蓬溪县教体局    浏览量:   作者:黄继森

(一)
     “双减”政策落地,社会关注度很高,学校动作迅速,主管部门强力推进。从目前搜集到的报道和学校工作简报来看,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作业管理和规范考试是两个主攻点,虽偶有打擦边球的现象,但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做到了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
       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亮点”和“闪光点”还都停留在做好课后服务和做实课后服务期间的兴趣课程、社团活动两个方面。这些做法当然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课后服务期间的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拓展和延伸,能达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但是,落实“双减”,显然不能局限于课后服务的质量,不能局限于兴趣培养、社团活动的质量,因为课后服务毕竟是“课后”行为,是延时“服务”,做实社团活动,主要是保证课后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所以,走基层调研“双减”工作,我关注的重点不是课后服务,不是社团活动。
     “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是“双减”政策指导思想之一。事实上,“双减”之前,“家长焦虑情绪”主要源自教育成本,育儿成本。而“双减”之后,一些年级没有书面作业了,不考试了,考试年级减少考试次数而且降低考试难度了,于是家长又出现了新的担忧:孩子课堂上学会了吗?成绩下降了吗?将来升学有保障吗?没有作业,回家会耍成野孩子吗?
       由此看来,于“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言,“双减”乃治标之策,课堂提质增效方能治本。而落实“双减”政策,只“减”不“加”必然导致失衡,所以,学校必须要做“加法”,要增加“加数”。
     “加数”是什么?找到了加数又怎么“计算”?带着这些深层次的思考,我于11月25日上午随同文井督导组几位督学走进了文井小学,履职督学职责,展开“‘双减’之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管理”主题调研。
(二)
     “高效课堂”不是新概念,因为“向40分钟要质量”已经喊了几十年,然而当下很多课堂教学依然是低效的,这一点不可回避。教师怎样管理自己的课堂?怎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双减”之后的必要“加数”?文井小学朱玲老师以一堂随堂课给出了她的答案。
      朱老师执教二年级语文课《雪孩子》。“复习导入”环节,采取传统“开火车”检测生字掌握情况之后,朱老师安排复习“呀”“得”“着”三个多音字。“呀”是本课生字条中的,“着”是第3课生字条中的,“得”是本课需要正音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自然就抓住了文本中的基础知识点和基础知识检测的“考点”。显然,在导入环节“加”一分钟教学时间,课后就可以放心地“减”去“多音字组词”“判断正确的音节”等书面作业的量。
       而类似的“加减策略”,还体现在新授课中落实语文要素上。
     《雪孩子》所在单元是教材第七单元,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朱老师深挖教材文本,围绕重点目标扎实推进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前几个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包括第一单元“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第三单元“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第四单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第五单元“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第六单元“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本册学过的知识点,在朱老师的课上都有呈现,而且不是蜻蜓点水般一晃而过,而是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内容。一个语文教师能这样处理教材,能这样设计训练点,说明她在备课之前已经把《教师教学用书》读完读透了,整套教材也已经了然于胸了,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全局观和战略观。由此,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课堂,是做足了加法的课堂;这样管理自己的课堂,就可以放心减去专项复习的学习负担。
       重视朗读教学,强化朗读训练,是这堂课的又一个突出亮点。在众多朗读训练知识点中,朱老师抓住“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中的这个“!”大做文章,可见其对《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深透,将“初步感受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这一课标要求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我们不得不承认,“双减”做加法,要像朱玲老师这样,读懂《课程标准》,读透《教师教学用书》,把握“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方可兑现“提质增效”。
(三)
      落实“双减”,有两个“倒逼”,一是倒逼教师提升教学素养,提升管理课堂教学的能力,真正做到“会教书”;二是倒逼学校管理教师课堂教学,探索课堂监管策略。
      在随后的教研活动中,文井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老师相继发言,他们从“思想教育的融合和渗透”“以读为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以及默读训练、说话训练的策略和手段等多个角度挖掘优点,畅谈收获。优点找得多,亮点找得准,充分展示了文井小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研能力。
       当然了,文井小学的语文教师不仅会评课,而且敢评课,敢于“揭短”。
      有老师认为,提炼“舍己为人”拔高了德育“渗透”要求,这一观点是对的,它既符合《教师教学用书》“编写说明”中“要自然渗透立德树人”的要求,又符合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的要求——是“初步体会”,不是非要“读懂课文讲述的道理”。也有老师指出:“这节课两次默读都没要求学生勾画,导致学生默读之后找不到答案。教材第一次提出默读的要求,这节课是第一次专项训练默读,所以建议学生默读的时候做一些简单的、必要的勾画。”还有老师坦言,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高尚,但是行为不可取,他的角色毕竟是“孩子”,孩子救火是不应该提倡的。
      这些意见是中肯的,这些建议是可取的。“‘双减’要增效,课堂是关键。评课中都是你好我好唱赞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出现的错误就找不出来,提质增效就成了空谈。所以,在评课环节,我们要求老师们至少提一点建议,指出一个问题,提倡争论不争吵,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老师们的精彩评课印证了校长周宏亮的这番话。
      调研座谈会上,文井督导组组长吕文彬指出:“‘双减’要增效,教师是第一要素。文井小学循‘本’而动,以课堂教学管理为抓手,以教研师培为重点,既传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我们相信,在探索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策略工作中,文井小学一定能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四)
     “双减”,家长期望值大,教师困惑多。减了学科作业的“量”,还要能提学生学习效果的“质”,这就必然要依赖于另一个“质”——教学的“质”。通过教师层面的自我管理和学校层面的指导管理来提高教学的“质”,是通行的做法,也是行得通的做法。
       然而,影响后一个“质”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等,因此也可以说,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是“双减”增效的核心所在,探索“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策略,必须着眼于“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且不能走过场,不能搞形式,要从根本上入手,循“本”而动。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