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遂宁党建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观”

发布时间:2022-07-27 16:01:33    来源:安居区分水镇    浏览量:   作者:蒋七

       习近平在宜宾市考察时,在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后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生态文化,我们应当以“三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美丽中国建设凝聚共识、注入动力。
       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其衰落均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正是因为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了自然因素维护生态平衡。这些事例无不彰显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真理。因此要建设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要正确认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和谐共生理念。
       以“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创新生产生活的方式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本肥沃的耕地养分流失变为黄土,黄河水奔腾流过带走了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沉积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这如蝴蝶效应般阐释着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逾越生态“红线”生活方法,在导致自然屡遭重创的同时反噬人类文明的发展。牺牲环境换取的粗放增长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新时代下亟需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即秉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科学开发、合理利用,着眼于细处、放眼于全局,平衡好生态、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效益。
       以“顺天应时、建章立制”的制度观筑牢科学发展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转折性的成就,绿色生产消费、低碳节能环保等词汇赢得人民认可,厚植绿色低碳激发人民心中生态文明意识,引领新时代的文明风尚。“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不同,而制度供给、制度配套、制度执行三管齐下,才能以刚性的约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坚实的保障。因此要在中央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下,全面部署安排,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应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定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然观、“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观、“顺天应时、建章立制”的制度观,写好生态文明建设的“答卷”。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