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下如何做好垃圾分类
发布时间:2022-09-08 20:25:14 来源: 大英县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 浏览量: 作者:杨惋迪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先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受到质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义为"千年大计",我们要充分认清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如何做好垃圾分类成为首要问题。我们应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形成统一完整、能力适应、协同高效的全流程垃圾分类运行系统,引导市民养成主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的良好习惯。
明确主体职责,充分调动公众和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众,包括居(村)民、企事业单位、机关单位,是垃圾分类的行为主体,在享有排放权力的同时,应承担源头减量、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缴纳排放费等责任与义务,履行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的监督义务,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与合适排放垃圾的生产生活习惯。垃圾分类应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人制度。有物业管理服务的区域垃圾分类由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负责,没有物业管理服务的由经营管理者负责,没有经营管理者的公共场所中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促进习惯养成。广泛利用各种公益型宣传手段,宣传各种环保知识,如为市民印发垃圾分类宣传册;社区举办环保知识竞赛、讲座。制作环保年历,将垃圾分类知识印刷在日历上等等。依托公交地铁信息屏、出租车顶灯、城市电子屏、旅游景点等各类宣传媒介以及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场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我们要结合学校进行环保教育 从孩子抓起将垃圾不分类的害处进行广而告之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提升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垃圾分类处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多方面。其关键在加大分类投放质量,重心在于末端处置,而末端处置能力的提升是做好垃圾分类的重中之重。按照相关要求建设配套完备、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环卫设施,证做到真正的分类回收,使资源得到最大的回收再利用,加强垃圾末端处置能力建设,是有效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