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校姓党” 定“办学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09 22:09:11 来源:大英县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 浏览量: 作者:陆丽平
今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迎来90岁生日。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党校,出席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和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重点强调坚守党校初心——“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坚持“党校姓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校(行政学院)办学治校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贯穿的一条主线。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故而“初心在党,使命为党”。唯有牢牢遵循“党校姓党”这条根本原则,方能定准未来的“办学方向”。
固化“姓党”本色,以“党校姓党”定准“理论教育”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党校姓党”,因党而立,这决定了党校的主业主课必然是狠抓党的理论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此,在党校理论教育方面,要让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理论内容创新,引导学员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鼓励学员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重点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答社会和学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学员的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
强化“姓党”要求,以“党校姓党”定准“党性教育”的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因此,党校要坚持搞好干部党性教育,以便更好补齐领导干部的短板和弱项,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在党性教育方面,首先要引导学员学好党的二十大最新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引导学员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全讲准、讲深讲透,教育引导学员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看齐,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后,还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结合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反面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广大学员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继承弘扬革命传统,不断强化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从而有效提高党性教育实效。
显化“姓党”效果,以“党校姓党”定准“能力培训”的办学方向。党校作为党内教育的最高学府、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员干部成长的“摇篮”,办学初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目标是为党和国家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忠诚于党和人民、治党治军治国的栋梁之才,切实解决困扰中国共产党许久的“干部恐慌”和“本领恐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只有抓牢能力培训,才能避免“本领恐慌”。因此,为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要把理论武装和政治训练结合起来,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加大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力度,突出案例教学在课堂主渠道中的作用,发挥“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优势,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解决”为“我要解决”,以此实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达到经验共享、高效学习的目的,切实提高广大学员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水平及政治自觉,真正让到党校学习的党员干部“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并且能够“学有所用”,从而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党校姓党’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新时代新征程,党校事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新时代党校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党校务必牢牢遵循“党校姓党”这条根本原则,始终坚持以“党校姓党”来定“办学方向”,让党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于各级党校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