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教育和体育局探索“四个三”资助育人模式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3-03-28 20:23:02 来源:射洪市教育和体育局 浏览量: 作者:任富
过去的一年,射洪市始终坚持“民生为本、资助育人”教育资助理念,守正创新、多措并举,探索“四个三”资助育人模式,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0.34亿余元,惠及学生5.55万余人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0.23万笔,贷款金额0.19亿元,学生资助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显著增强,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
一、围绕“三建”夯基础、固保障
(一)健全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制订出台《学生资助实施办法》《学生资助中心管理办法》《射洪市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起定期培训、专项考核、常规督查等工作机制,使学生资助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二)建设平台,强化服务保障。累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添置专用电脑、超大硬盘、电子防盗系统、POS机、人脸识别系统、档案柜等设备设施,升级网络带宽,全面对接财政、纪检部门“一卡通”平台、资金项目库平台、生源地助学贷款平台、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平台等,为优化服务、提升质量夯实基础。
(三)建强队伍,强化组织保障。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独立法人机构标准运行,配备足额编制。全市公办学校设立资助办公室,专人负责;民办学校确定专职资助人员,定人定责定岗。每年开展资助业务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时,组建起一支规模达300余人,专业化、年轻化的资助铁军。
二、聚焦“三准”提水平、增质效
(一)政策把握体现水准。深入学习领会国家资助政策和标准,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国家出台的特别资助政策,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资助政策既有特殊的指向性,又有明确的阶段性,始终坚持深入解读研究,请教省市专家,在政策宣传和执行中体现了高水准、高质量。
(二)对象认定做到精准。实现精准资助,将国家资金精准安全发放到贫困家庭手中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益。对象精准是保障资助水平和质量的前提条件。市教体局积极对接民政、残联、公安、扶贫移民等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调查走访、学生评议、电话核实等方式,做到应助尽助,不错一人,不漏一户。
(三)资助流程务求标准。实行“申请—审核—发放—公示”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简化学生申请程序和资料、严把校、资助中心两级审核关口、坚持学生实名制银行卡转账、做好网站公示和结算认可。2016年,我市首创“学生资助结算清单”制度,由学校将学生享受的资助项目、标准、金额以清单形式反馈,家长签字认可。此举落实了政策宣传,做到了数据准确,实现了公示公开,家长明白认账,政策入脑入心,受到高度评价和全市推广。
三、坚持“三严”立规矩、重治理
(一)严肃作风持之以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市高度重视资助人员职业技能、服务水平、廉洁纪律、规矩意识的培养和建设,特别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资助育人专题,创新开展技能展示、业务培训、谈心谈话、先进表彰等活动,逐步构建起文明服务、严谨熟练、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资助“新生态”。
(二)严格督查常抓不懈。近三年,通过校内定期自查、校校交叉检查、系统内部审计、纪检专项巡查等方式,对所有资助项目实施全覆盖督查检查近20余次,电话访谈、交流座谈师生、家长达1300余人次,查看银行流水、转账记录等数据近1万余条。
(三)严厉问责警钟长鸣。坚持对学生资助腐败和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深化依法治理。每年制发督查情况通报,问题到校、责任到人、限期整改,近三年共约谈6人,处理4人。
四、强化“三爱”明方向、育新人
(一)强关爱重精准帮扶。充分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段学业情况、个性特长情况因人制宜,通过助、贷、奖、免、勤工俭学等多种方式实施资助,既注重近期资助解“燃眉之急”,更注重持续资助帮扶,行长效之举,对特殊学生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制定中长期资助帮扶计划,贯穿贫困学生学习全过程。2018年创新实施“教育扶贫公函”,资助中心将在异地就读的贫困学生信息以公函形式寄送至就读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提请协助落实学生资助救助。累计向全国600余所学校寄送“扶贫公函 ”3100余件,落实资助金额310.3万余元,实现了“助学帮扶零距离”。
(二)讲严爱重诚信教育。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工作群,定期推送关于个人征信、还款指南、违约责任风险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处理本息还款,严厉督促学生养成诚信为本、承诺践诺的良好品质。
(三)树大爱重为国育才。通过展板、传单、海报、家访、文娱演出、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典型模范宣传,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引导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感党恩、跟党走,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