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遂宁党建

让“按键伤人”无处遁形

发布时间:2024-03-21 19:44:27    来源:大英县人民政府盐井街道办事处    浏览量:   作者:潘黎明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报告显示,2023年,针对网络暴力“按键伤人”“按键杀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公安部出台司法政策,严惩网暴恶意发起者、组织者及屡教不改者。审结网络诽谤公诉案件32件,判决有罪人数85人,同比分别增长10.3%、102.4%。
       近年来,网络暴力“按键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寻亲少年”刘学州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留下遗书后自杀。“粉发女孩”郑灵华因头发颜色被网暴导致严重抑郁,最终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按键伤人”事件中大多数人虽然有时只是跟风骂几句或转发几次帖子,但结果却像轻轻的一根根稻草摞起压倒了一头高大的骆驼,变成伤人的“利器”。严重损害当事人名誉,对其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影响,有的甚至造成受害者不堪重负最终选择轻生,后果相当严重。
  “按键伤人”事件频发,与社交平台对热搜话题设置不当、内容把控不严等原因有着密切关系。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10.79亿,互联网匿名性、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事件的滋生。同时,许多网络喷子自认为在网络空间随便说说无关痛痒,存在“法不责众”侥幸心理。另外,一些平台想让流量多跑一会儿,放任情绪性言论广泛传播,给“按键伤人”事件输出提供了温床。
       应该看到,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表达,其既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约束,谁都没有凌驾于他人正当权益之上的特权。重塑网络空间清朗,让“按键伤人”无处遁形,还需多方合力。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针对施暴者,强调要“严”字当头,将各种网络暴力情形纳入法律约束与制裁框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网络暴力行为必须付出代价,进一步为相关治理明晰了方向。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为此,有关部门要重拳出击,特别是对“按键伤人”发起者,务须坚决依法“亮剑”,刹住这股乌烟瘴气“邪风”,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同时,要修订完善网络暴力犯罪法律法规,提高犯罪成本。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按键伤人”,对信息进行检测、过滤、屏蔽,提高屏蔽准确率。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责任溯源机制,厘清网络事件的全链条责任清单,加大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整治力度,建立共享“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账号进行限期整改。
  当然,网民也要依法文明上网、理性平和表达,共建良好网络生态。如果受到“按键伤人”伤害,则要保留证据,寻求法律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各方共同发力,全社会筑牢惩治“按键伤人”防火墙,才能有效将其遏制于萌芽状态,维护人民群众网络生活安全感。
地方频道: 成都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德阳 绵阳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宜宾 南充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牧 凉山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投稿邮箱:djypta@163.com     电话:13688124327
Copyright© 2021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